古今音声由乐颂 风雅和韵待此时
编者按:民族音乐在历史长河中萌芽、发展、鼎盛,随着现代文化艺术的崛起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是当今民乐教学的关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艺术学校的民乐教学在业内备受关注,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这源于拥有一支在省内具有十足影响力的教师队伍。秉承着艺校老一辈的优良教学传统,随着高职院校建立十余年,大中专一体化整合后,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_欧美黑人巨大xxxxx_欧美黑人乱大交_欧美黑人乱大交_欧美黑人牲交videossexeso_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_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_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黑人巨大音乐系如何更好地培养民乐专业的佼佼者,保持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本报记者专访音乐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带头人吴樟华教授,了解音乐系民乐教学的情况。
记者:目前音乐系民乐教学的现状如何?
吴樟华:音乐系民族器乐表演专业在全省艺术类高校中,学生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齐全。目前,我系民乐学生近300人,在职教师13人,长期聘请省内一些民乐专家参与教学与指导。近年来,通过全体民乐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科研、舞台实践、民乐比赛中均获得不俗的成绩。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民乐教育还有待于全方位地改进与提升,离学院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作为一所全国知名的高职艺术院校,我们要在吸收好优质生源的同时,不断加强提高音乐系民乐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目前我系的民乐专业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力度不够,对外宣传、交流、推广不到位,导致了民乐教育学科发展步伐缓慢。
记者:接下来,音乐系有什么新的举措?
吴樟华: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和培育大师级的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音乐系民乐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目前,学院民乐专业中的二胡、笛子等乐器演奏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屡获大奖。民乐教育如何从点到面,个个开花,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提升教师舞台表演的业务能力。对此,音乐系准备在十二月份的综合展演季中,举办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舞台实践平台。近期,中央、地方财政也给予中国器乐演奏专业一定的资金保障和支持。系里正在谋划筹建民族管弦乐团,乐团的成立也是为了提高我院民族器乐教学质量和表演水平,为学生和老师搭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平台,旨在不断拓宽民族器乐的创作和表演空间,从东方美学的角度对创作、表现的风格特色进行合理的审视。同时提炼和归纳器乐演奏和技能训练的经验,使民族器乐的教学方法不断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明年在建团之际,将推出一至二台具有江南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的音乐晚会,来整体提升学院民乐专业在全省艺术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占据专业的制高点。
记者:大中专一体化后,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您觉得应该如何培养?
吴樟华:民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民乐专业要从娃娃抓起。中专民乐教育重视规范教学,立足于用正确的方法培养不同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近几年来学生的升学率不断提升,在全国音乐院校中具有良好的口碑。而大专民乐学生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专业教师更多的在于教学生改方法、学基础,加上学制又短,导致专业教学成果不够明显。大中专一体化后,民乐学生有机整合在一起,对专业未来发展十分有利,大中专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专业水平。作为老师,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树立所学专业的人生规划,要教导学生在做好人的基础上,练好技术,还要提供广阔的舞台给学生多实践多积累,让他们成为一个既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又有精湛艺术技能的民乐演奏者。
记者:在音乐系,您主教的乐器是竹笛,请谈谈竹笛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素。
吴樟华:学院的竹笛教学基本上秉承了老一辈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开创的“浙派”笛子特色,即“立足南派, 吸收北派,南北兼融”的教学理念。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竹笛教师应具有很高的演奏水平、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因材施教;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心理来进行引导;要重视基础训练、系统化、科学化训练,这样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感觉、理觉、悟觉的培育、启发,养成“闻乐而思”、“闻乐见形”、“闻乐知情”、“闻乐入境”的艺术想象力,感染力;要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