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人
在两千多年前,坚持人性本善的孟子曾在辩论时得出一个论据:看到一个小孩就要掉到井里,任何看到的人都会去拉他一把。楞把要反驳他的人说的面面相觑,因为这是公认的社会准则,谁也反驳不了。
然而如果时至今日,楞的绝对是孟子。关心时事的朋友应该清楚,如今会有多少个人去扶一个摔倒的老奶奶,帮助一个被两辆车碾过的小女孩?和谐社会依旧和谐,而麻木者依旧麻木。社会发展,口袋里塞钱的速度和心理道德流失的速度呈正比。大圣亚圣也挽留不住在人们心中逝去的道德。
道德的后退,归根究底,商业的发展对社会道德有着不容小觑的冲击力。刘启说过,从商使人变坏,然而在如今,放眼望去,大街小巷都是脸贴着脸的商人,摩肩接踵。如果到了现代,孔丘不收点学费怎么教三千学生,陶潜不做点花卉生意,也断然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雅兴。手上沾满铜臭,谁又做的了圣人。
从汉景帝开始的一千多年里,政府维护社会道德的方针就是排斥一切的商业活动,商人的地位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管你多少钱,最终还是要以兼济天下为最终目的,不然拉大粪的都会瞧不起你。并且古人最看重的是衣锦还乡,名留青史,所以商人总是做点慈善,好歹让儿子有个好出身,以期将来的“暮登天子堂”。
然而时过境迁,小农经济的那一套社会道德准则,早先在破四旧的时候,被弄的千疮百孔了,在如今更是格格不入。有钱人断不会有兼济天下的理想,趁房地产还热再搞一票才是如今的潮流,哲学书上还很和谐的写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性意识,物质丰收决定精神丰收。
历史证明,道德的累积,靠的是每一个公民努力,绝非是和谐社会此类的泛泛之谈可以改变的,所以最好,笔者用古人的话来劝诫诸位,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要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