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书画装裱技艺,传承文明记忆——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开班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今天,有一群人从全国各地汇聚杭州,提升“随手而起”的“医善”水准。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在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_欧美黑人巨大xxxxx_欧美黑人乱大交_欧美黑人乱大交_欧美黑人牲交videossexeso_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_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_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黑人巨大开班。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于2013年底,是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四大方向进行资助。和其他同类政府基金相比,国家艺术基金打破了体制、系统、行业和地域的局限,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面向全社会,国有、民营、机构和个人都可以申报。本次培训属于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面向全国招生,提升书画装裱、古籍修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承办是基于浙江省装裱技艺与古籍修复的优势,文化部公布的12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浙江有2家,2015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浙江传习所在浙江图书馆成立,拥有一支稳定的古籍修复专家团队,浙艺与之合作同时成立了教学实践基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实践基础
本次培训招收了来自重庆、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和浙江等15个省份的50名学员,他们或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从事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等相关工作经验,或是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人,或是各高职院校从事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教学的教师。
浙江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部主管阎静书,副研究馆员、古籍部副主管汪帆,浙艺文化管理系首席专家陈子达等作为师资团队代表出席开班典礼。未来一个月内,他们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技术部主任汪自强、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资深修复专家胡玉清等一起为学员讲授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技艺和《敦煌经卷修复实例》等。本次培训课程将名家授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小组研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作品导向与成果检验相结合。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_欧美黑人巨大xxxxx_欧美黑人乱大交_欧美黑人乱大交_欧美黑人牲交videossexeso_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_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_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黑人巨大院长黄杭娟在开班仪式上致欢迎词。她介绍到,我院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为全省首创,古籍修复为全国高职院校首创,为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的需要,学院还设立了古籍修复、书画装裱等传统技艺的专家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坊,先后投入400余万元对青瓷烧造、文物鉴定与修复等实训室实施改造。近年来,学校被授予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也是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我院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以已有的书画装裱实训室、陶艺实训室、古籍修复实训室等基础,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的艺术人才提供高品质的培训课程和创作实践、交流的平台,提升培训学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技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来自广东的雷州书画院院长吴史文是一名装裱修复师和国画师,他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未来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异常宝贵,我们作为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任重而道远。”
阎静书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古籍修复这一民族传统技艺在传承上的艰难,2007年以前全国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百人。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的11年间,通过不断培训,人才在成倍增长,形势有所缓解,但与目前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作对比,古籍修复所需的人才依然属于紧缺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