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与我们同行——非遗专家陈华文教授来校作 《浙江非遗保护与民间文艺的口头传承》讲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宝贵文化财富,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审美、价值观等密切相关。11月25日,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陈华文受邀来我校民间文艺研究中心访问,并做了《浙江非遗保护与民间文艺的口头传承》主题讲座。
陈华文是全国非遗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理论),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立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库专家,浙江省非遗专家委员会专家。
陈华文首先来到我校民间文艺典藏室参观、交流。我校副院长章轲与陈华文就学校非遗基地建设、非遗传承与学校“双高”建设如何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意向,并向陈华文赠送了《中国梦的文化溯源》一书。
民研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史长虹向陈华文介绍了近年民研中心工作及民间文艺典藏室建设等情况,陈华文认为典藏室建设富有特色,有关工作很有意义。
在讲座中,陈华文讲述了浙江省非遗保护的历程、成就。浙江的非遗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居全国第一。他介绍,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类非遗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浙江2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对本省的文学、艺术、生活、传统、价值观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浙江省的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分布于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绍兴、舟山、衢州、丽水等9个地市,内容涉及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童谣等,以传说类最多。他还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徐文长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传说为例进行了有趣、细致的讲解。
陈华文强调,非遗是我们的民族印迹,刻划的是历史轨迹,确认的是文化身份,作为当代学子,我们应感恩祖先的创造并为未来创造更辉煌的文化成果做好准备。
陈华文“干货满满”同时又风趣十足的讲授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在互动环节,大家纷纷就自己的专业学习如何与家乡非遗保护结合等问题向陈华文提问。
除了成功“圈粉”学生,我校部分教师也慕名前来聆听,文化管理系的郑智武、高铮等老师不但认真做笔记,还在讲座结束后与陈教授就非遗保护等学术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