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峥嵘岁月 勇担时代使命——戏剧影视学院党总支组织观看红色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3月1日,戏剧影视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师生前往实验剧场二楼影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观看爱国红色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长津湖之水门桥》为电影《长津湖》的续集,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重点描述志愿军为三炸水门桥,而与装备精良的守桥美军所展开的激烈战斗的故事。
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在场的党员同志们无不为志愿军的英勇顽强感慨万千,深深感动落泪。他们悲壮,他们惨烈,他们人追着人,尸叠着尸,他们的血肉和火药揉在一起被埋进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血肉组成的身躯,钢铁铸成的意志。影片中“那是我们的边界,家的方向吧。”新中国万岁”“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一句句直抵心灵的台词,让大家无语凝噎。
观影结束后,党员们深刻感受到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大家结合工作岗位,分享自己的观影感悟。
影视制片管理专业教师党员郑可飚:影片以一个志愿军连队为人物群像,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每个细节,展示了战争的残酷,诠释了志愿军的勇敢和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我们要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影视编导专业教师党员耿耿:《水门桥》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更感受到志愿军们为国之战的英勇顽强、敢于牺牲、不畏强敌的精神,同时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战争的意义,尤其到了影片后期美军反思朝鲜战争的必要性,让电影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大的格局。电影中包裹着浓浓的战友情,伍千里在雪地里用雪堆成了一个小小的坟头,给逝去的战友点了一根烟,这些血肉保国的英雄让我们泪目,希望世界和平,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辅导员教师党员杨佳佳:影片中的每一个震撼的瞬间都透露着伟大的勇气和爱国的热血,每一次场景都刺激着我们的软肋和感动,让我深深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壮烈,体悟到人民志愿军为国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我们也必须时刻铭记“英烈精神”,坚定理性信念,不断践行矢志不渝的“初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赓续“英烈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新时代使命。
19声像工程技术班 学生党员魏鉴晔:爱国,是这两个伟大却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志愿军战士们的心中扎了根,当七连和九连的战士们迎着夕阳向着祖国的方向敬礼,口中说着“新中国万岁”时,我仿佛自己也和他们站在一起,心中默默念着“新中国万岁!”当许多无名的烈士们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许多无名的英雄们在雪地里冻僵时,正是“爱国”这两个简单的字在他们心中支撑着他们前进。先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不会忘,更不敢忘。
20音像技术班 学生党员甘朦朦: 影片将我们再次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志愿军战士们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面对强敌冲锋陷阵、勇往无前,但当死亡降临的那一刻他们脑海中浮现的又是什么呢?他们知道自己的故事会被后世铭记吗?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牺牲有没有战胜强敌?新时代的中国,早已山河无恙、国富兵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历史,我们不曾忘记,时代,我们绝不辜负。我们要把抗美援朝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这是对那些牺牲的志愿军先烈们最好的告慰。
20表演专升本班 学生党员蔡梦玲:影片中以七连和九连志愿军战士,数次冲锋不计代价,只为完成任务,完成最终的宏大目标。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幸福中国。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中国”。看完影片庆幸自己身在中国,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更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将观影带来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过硬的学识、更加踏实的作风开展工作,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奋斗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