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修订解读会
10月11日,我校在新教学楼A102会议室面向全校教职工召开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修订解读会。校党委班子成员参会,教学单位党政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齐聚现场,共同学习制度修订要点。

本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是为了将职称评价业绩指标与学校发展核心任务紧密结合,破除“五唯”倾向、强化艺术类特色,构建更符合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成长规律,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职称评价体系。
会上,校长施俊天就新修订的职称评审制度作专题解读,开宗明义点出制度改革的核心价值:“职称评审制度是师资建设的‘指挥棒’,必须精准对接不同岗位教师的发展需求。”围绕这一初衷,他详细解读了新制度的三大核心调整内容:
一是实施教师系列分类评价。将教师划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推广性和艺术创作型四大类别,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制定差异化评价标准,重点关注教师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核心业绩成果,让不同岗位的教师都能找到价值实现的路径。
二是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体系。针对以往职称评审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新制度明确业绩要求将聚焦核心成果质量、贡献度以及影响力,引导教师产出更具含金量的业绩成果。
三是创新设立直聘制度。这一举措符合学校高质量发展需求,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开辟通道,聚焦表演、创作和科研有突出业绩的顶尖人才,通过灵活机制快速提升师资队伍层次,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职教本科提供人才支撑。

校党委书记薛亮在会上进一步阐述制度改革的深层意义。他指出,本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要严格落实“目标驱动、分类评价、不唯论文、鼓励顶尖”的理念,既尊重教师个性发展差异,又能有效提升教师发展动能;同时通过打破“唯论文”思想禁锢,重点鼓励顶尖人才突破创新,实现职称评审评价指标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同频共振,最终达成“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双重目标。

薛亮要求,校属各部门需面向全体教职工认真做好制度解读工作,确保不同类型、不同系列的教师都能清晰知晓新制度下的发展路径,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师资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