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艺术理论》
时常在课堂上有学生问“如何学习《艺术理论》”。我想,以自己学习该课程的心得来谈,可能对同学们有借鉴。
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艺术理论》是最基础的理论,学习它的目的在于自觉将艺术规律运用于艺术活动。好比我们先前只知道别人怎么表演,自己跟着依样画葫芦,学习《艺术理论》后,我们不仅了解别人如何表演,还能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表演,并在此基础上知道怎样的表演比别人的更高明。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理论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究其未知之然。”尽管只有到达第三个层次时,艺匠才成为了艺术家。但无论我们成为艺匠或艺术家,对最基础理论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
基于学习《艺术理论》所达到效果的三个层次,我们可以将对该课程的学习分为三个对应的过程:识记、理解和运用创新。
所谓“识记”,就是对理论体系的系统性把握。该学习过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作完整的课堂笔记。理论性教材本来就不好懂,越基础的理论越不好懂,就象我们可以通过笛卡儿的坐标解析理论来解释函数方程的运解原理,却很难说清楚一加一为什么一定要等于二。何况相当多的理论接受并非能在课堂上解决,需要我们课后花工夫去“消化”。课后复习有自修性质,个人认为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预、复习基础理论教材简直是自虐。这时,一份系统的课堂笔记能让我们思路清晰地记住应该掌握的理论体系。当你对自己的笔记不自信时,不妨参照其他同学的笔记,我当时就经常向我的妻子张乐养借笔记看,并一如既往地认为她之所以能考上文艺美学研究生而我没上,至少因为她这门课的笔记记得比我好。
识记过程并不难完成,理解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老师会顾及个别学生的理解能力来授课,其次,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个别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有效率地完成“理解”过程:与老师的交流。
就像记笔记是识记过程最重要的手段,与老师交流在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力强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时,可以
至于说到运用创新,实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以致用”的过程,功夫更在课堂之外。好多学生都明白它的重要,至于能否做到则非人力所及,不可强求了。我想补充的是:有人认为既然《艺术理论》是实践中的理论总结,最好学生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来学习。我则认为正因为学生欠缺理论学养,所以更应该在新生阶段就开设《艺术理论》,至少他们在今后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中有章可依。换句话说:一知半解总比全然不知要让人放心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