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风雅话书香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在历史更替、变换中日久弥新,每个时代都赋予了它新的内涵,积淀下来的底蕴成为后来者创作的素材。书籍记载创作者的思想内涵,继续文化发展的追念,传承了一个文明的历史。阅读,成为学史、精修相对通透的途径之一。
阅读,那我们到底要去读什么内容?提及阅读的内容,大多的人脑海是空白,缺少了对应性和明确性,盲目的翻阅无法将内容真正内化于心。南京大学徐雁教授谈及阅读的内容,提出:要看经典、品经典、学经典,书香的理念的要扎根在心中。经者,与纬相对,被人尊奉的典范性论述;典者,标准也,法则也。那到底什么才是经典?怎么样才能称为经典?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和可塑性。可读性是经典的内涵的基础,无论古今,探讨的永远是人类的普遍性、长期未获得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学术上的专业问题。经典隽永耐读,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一部经典的名著不必在市场上畅销,它在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中积累读者。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是伴随我们走过童年、激励青年时代的作品。不同年纪再读经典,意味都是不同的。最初看《西游记》看的是里面各种神通、妖魔鬼怪,感觉好玩极了,再品西游,唐僧师徒组成这样一个团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最后成佛做祖,我们用历尽艰辛,终于成才来定义他们的成功。这些磨难的过程,是对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对于当下的我们,是否多了一些启发和领悟。再说说曹雪芹的《红楼梦》,那个时候的贾宝玉也就我们现在的年纪,弱冠之年,俗称高富帅的大学生。我们在全书中,见的最多的是他整日的和婢女、一些姐妹们游园咏春、戏于蝶群花丛之间。通俗的说法,是他沉溺谈恋爱当中,成为最后无法继承贾政事业、贾府基业的伏笔。扪心自问,当下的我们是否流连他物,影响自己心境,从而造成颓败甚至堕落?管中窥豹,读经典更多的是感悟创作者背后的智慧,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诗性。辩证思维,经典永远是在对立统一中交融、完满,像太极图,彼此相矛盾,却有机的统一。经典,因为经典,所以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阅读经典,品味书香,让人在成人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成才。
阅读,要带着“问题”意识,不管什么事情,自己心底可以多问一个为什么,学贵有疑。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再结合自身思考问题。没有穷尽的阅读,只有书意的香浓。切记学而时习之,一定会有新的体会。我们今天学习的专业将成为明天的职业,一生的事业!不能丝毫马虎。
艺术院校的我们注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国家文化发展的号召,需要我们积极的影应和支持,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处,做到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读书方恨知识浅,观海乃觉天地宽,引据经典,学习经典,传承经典,为国家文化事业繁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凸显当代大学生素养,求真尚美,精艺修为。